在众多的花草当中,荷花恐怕是最叫人痴醉迷恋的了
荷花给我最初印象大概是在八九岁左右,偶尔一次从太湖东门街头经过,远远闻到一股幽香,走近一看,有一大莲藕塘,只见一塘碧绿的荷叶间夹杂着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荷花,开的,半开的,煞是好看。花与叶之间,不时有蜻蜓飞过,有的索性张开翅膀把头深深埋在花苞里。想起妈妈教我的诗句: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。
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荷花出神,在清凉的风中,她们好像从王母娘娘瑶池里刚刚洗梳出来下凡的美丽仙子。瞧,上面还有水珠儿滚动呢。可能是处于孩提时的好奇与冲动,在靠自己最近的地方摘下一朵半开半包的荷花,说真的,长这么大,还是无法抹去第一次摘到荷花记忆。
正当我兴奋地举起荷花准备拿回家给妈妈看时,看到有人走来,连忙把花藏在身后。那人微微地笑着说:“好看吧,可是摘下来花瓣就会焉的,别人也看不到了,泥里的藕不会长大,就吃不上藕菜了。”说完摸着我的小脑袋,看着我一双疑惑的眼睛里透着半信半疑的表情,又拍拍我的肩膀:“回家去吧!”
母亲看到我手里的荷花,也有些惊奇,竟脱口咏诵起古文来:“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听着诗句,似懂非懂,缠着非要问个清楚。母亲一边织毛衣,一边细心地讲起故事来:“莲花是在淤泥中长出来的,他们的叶子经清水洗过后却能长得碧绿青圆,一根荷杆笔直笔直的,开出的荷花不仅清香,还非常好看,不像牡丹花那样妖艳,也不像其他花开的枝枝叉叉的,招来蜂呀蝶呀的嗡嗡叫。而荷花呢,静静在立在水中,清新、碧绿、幽静,像个仙女,荷花非常小气,只准我们用眼睛看,不能随便摘掉花朵,要不就长不出莲子,我们就喝不到清热解毒的莲子汤了。”
母亲的一席话,也许还不能让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完全明白莲的用途与内在的气质,但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一件事情,不该采下莲花,让它失去生命,失去结莲子的机会,为此也曾难过了很久。
到了中学,学到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才明白莲有“出污泥而不染”的品质,知道了莲,在一些名人雅士心中有着深刻的寓意与内涵,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。使我对莲的认识更进了一步,而对莲的感情也日益剧增,曾幻想自己的生命假如是一朵莲的再现……
随着年龄的增长,也体会到朱自清笔下“田田的荷叶,美如舞女的裙;荷花零星点缀,姿态万千,如星星熠熠,似明珠乳白;微风送清香,叶动花颤,流水脉脉含情。”的细腻而倾情的描摹,对莲的敬慕不知增添了几多遐思。
百花从中,荷花是我的最爱!
太湖盐司 朋立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