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阅读的道德价值》(作者:俞在玉)

发布时间:2009/6/10 11:44:43    |     文章来源:     |     阅读次数:

工余时常有朋相邀,因喜独处,多予婉拒,理由之一是看书,朋友大惊,不异于遇上火星人一般。多数不期而遇场合,每每高谈阔论之时,我是讷言一旁,不解之人常是如此相问,你就没什么爱好?每临此问,确是无法回答,绞尽脑汁,也想不起有什么可值得能跻身于同伴喜好之列的爱好,于是惴惴而言,看书算吗?一阵哄笑,直让我自觉有如隔世之恍。

平生喜阅读,自然有一种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的愚味,最初的阅读始于一种纯粹的感觉,仿佛惟有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意义,于是在一种企盼的蜕变中,度过了许多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时光,除了把阅读升华为一种欲望,所谓的“黄金屋”、“颜如玉”之说无从见着。

这里需要解释一下,我所谓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泛泛意义上的“看书”,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存在高度差,充其量就是一种感性阅读,但我仍陶陶然乐于其中,反思一下,这除了一种源于心灵的需要之外,我于此也得益非浅,阅读给予我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,一个温暖馨香的精神乐园,以及与此相伴的道德修省。

现在来说一说道德和阅读的关系。

把阅读和道德相联系,缘于我心田的一粒种子。我一直以为,道德是一种精神层级的规定,是一种基于信仰的人生高标准、高规范。可叹的是,在充满物欲横流的市场大潮下,多数人仅满足于制度及法律层级的要求,对道德层次戏谑为“学雷锋”,缺少道德感的社会是不健康的,也是非常危险的,于是,“以德治国”应运而生,“八荣八耻”正适其时,毫无疑问,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,道德的缺损足以使法律无序,让制度失措,道德的细胞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每一点、每一滴。

下面要说的是,道德的细胞从何而来?

阅读是道德细胞形成或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
我这里说的是健康的阅读。

我们的传统文化最重视文化职能的反污染、反尘垢。子曰:“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”,孔子这里所说的“仁、智、勇”其实是君子的三条标准,在孔子看来,要具备这三条,惟有“学而知之”,这里的“学”,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阅读,当然,提倡阅读,并不是要“不力行,但学文”,而是以健康的阅读去愉悦身心,修德养品,从健康的阅读中去品味人生,体察世界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,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,养不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,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他的精神是一种饥饿状态,阅读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爱好问题,它应该成为国家的意志、国家的行为、国家的导向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健康的阅读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,更事关国家强大,民族复兴。

最后我想收缩一下我的话题,从阅读中滋生的道德之于企业管理的问题。

我们现在所实施或所讨论的企业管理无不标之以科学管理,其着眼点就是健全管理制度,加大执行力度,尽管制度只是一种低层级的要求,但制度执行的乏力、走样还是像顽固症一样困扰着企业管理者们,现行所讨论的企业文化,在制度的建设及执行上融入文化元素,企冀有所改变和突破,但事实上效果如何,还是个中滋味只自知。这里我还是引入道德的力量,缺乏道德支撑的管理是没有力量的,道德的力量在于一种高度自律的实践,而不是源自外来的强力,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说,如果让道德的光芒照进管理的角落,所谓的管理可以休矣。(含山县公司俞在玉)